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方面的建议》(33号)答复

日期: 2023-04-17 浏览量:293 来源: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李英平 文字大小:

王宝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三产融合方面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县域经济及产业融合发展的关注并提出宝贵的建议,我们深表认同并积极采纳。经商市直相关部门及阜、彰两县政府,现对提案答复如下:

一、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2022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301.5亿元,占全市52.3%,其中一产124.8亿元,二产62.3亿元,三产114.3亿元,三次产业占比41.4:20.6:37.9;固定资产投资139.5亿元,占全市的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亿元,占全市的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亿元,占全市的35.2%,县域经济成为全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序中实现晋级升位。

农业基础进一步夯实。阜蒙县2022年完成粮食产量达到30亿斤,全县设施农业面积达4.2万亩,新建小粒花生良种繁育基地4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示范种植基地5个,累计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50个,“米袋子”“菜篮子”稳定供给。新增规模化、智能化养殖场26个。老河土镇敖龙胡同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彰武县粮食产量实现18.9亿斤,建设高标准农田9万亩、设施农业4200亩,发展芝豇制种3万亩,成功创建省级大豆科技自强县。全县猪、牛、羊、禽类出栏量分别达到193万头、42万头、204万只和2600万只,畜牧业产值实现86.4亿元。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22年,阜蒙县园区产值突破135亿元,上缴税金超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2.17亿元,增速6%;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66.2亿元,同比增长13.9%。彰武县规上企业增至66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61.5亿元,绿色硅砂、绿色食品、绿色能源三大产业产值实现44.9亿元。彰武经济开发区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产值分别实现28.5亿元和12亿元。绿色硅砂产业产值实现29.3亿元,绿色食品产业产值实现10亿元。

服务业蓬勃发展。阜蒙县乌兰木图山景区、十家子玛瑙特色小镇景区成功晋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海棠山风景区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白泉风景区正式开放,成功创建辽宁省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县,被国家文化旅游部纳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佛寺安达草原成为游客“网红打卡地”。海棠山、乌兰木图山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线路,旅游业综合收入增长10%。成功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电商中心全年线上交易额突破3亿元。彰武县梧桐生活超市如期开业,味里香清真食府、强信物资贸易等4家商户入限入统,豪德夜市再掀消费热潮,电商中心物流配送体系贯通县乡村三级,建成电商服务站点33个,全年线上销售额突破2亿元。德阁山观景平台建成投用,国家5C级房车自驾游营地通过省级验收,“漠上草原”登录百度网,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完成3.9亿元。

二、持续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助推县域经济质效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阜新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创建“双示范市”,为实现“双千双百”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结合提案,下一步阜、彰两县将从以下几个重点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夯实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基础

一是推动一产上规模。全面落实国家粮油安全战略,2023年确保县域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552万亩,大豆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花生种植面积105万亩以上,创建花生、谷子、水稻和彰武黑豆绿色高质高效生产基地。全力推进畜禽业提档升级,以“强牛羊、优猪禽”为基本发展原则,扎实做好生猪稳产保供,有效保障市场供给,重点推动正大、双汇等猪禽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以实施肉牛增量提质、粮改饲、草原保护利用奖补等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以肉牛、肉羊、奶牛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发展。二是提升二产发展质量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工程,突出“建链、补链、强链”,推动实施“4+N”绿色食品产业链延伸发展,以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为依托,引进一批高端国内知名食品企业落地,开展县域内“飞地”合作模式,整合两县各类优势资源形成共享机制,打造内联外拓,协作联合发展新路径。重点打造粮食、花生、草食畜牧业和猪禽产业链,协调发展大豆加工、果蔬加工等其他农产品加工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绿色食品精深加工转变,增加附加值,带动县域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拓宽三产发展广度以阜蒙县东梁镇吐呼鲁村、彰武县大德镇大德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为依托,做大做优阜蒙县、彰武县休闲农业,积极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及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积极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镇。

(二)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平台

打造阜、彰两县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为示范区,各乡镇农产品生产集聚区为辐射区的发展格局,形成差异发展、相互支撑、相生互动的生态体系,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继续推动阜蒙县、彰武县小粒花生、良种奶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加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创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申报创建产业强镇、产业集聚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阜蒙县加快建设第三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示范园”为核心辐射周边35个乡镇形成猪、牛、羊、禽养殖屠宰深加工和玉米、花生、大豆、杂粮等种植深加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彰武县因地制宜结合特色沙农业、畜牧业和精品高效农业,推动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等一体化融合发展,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功能拓展型新载体新平台,争创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拓宽主导产业绿色化发展之路

坚持绿色发展底色,在做好绿色生态修复与保护,环境治理等领域工作基础上,拓宽产业绿色化发展之路,主导产业发展绿色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重目标阜蒙县着力打造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智能铸造、资源再生利用5个“百亿园区”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确保阳光电源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投产运行,谋划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产业示范园区。彰武县启动“低碳园区”“一区多园”建设,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绿色食品之城、绿色铸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加快华能50万千瓦光伏治沙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围绕铸造、金属冶铸等高载能行业,启动“近零碳园区”建设,打造源网荷储绿电园区,提高绿色能源本地转化能力。

依托文化资源助推特色文旅产业发展

充分发掘两县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特色文资源,进一步完善县域旅游主体功能区,打造生态旅居目的地。阜蒙县加快海棠山、乌兰木图山等重点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查海遗址群国家考古公园建设,精心打造路线合理、景点关联、宜游宜乐的旅游线路,做强养生度假、休闲观光、红色教育、沟域体验等特色旅游板块,全力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持续扩大玛瑙小镇、温泉小镇、黄金小镇等特色小镇品牌影响力深入挖掘服务产业带动消费新潜能,市场化运作玛瑙文化旅游节、非遗文化节、特色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彰武县大力发展草原旅游、休闲旅游,特色冰雪游,全力推进民宿灯光秀、漠上动物园、欧李山万亩花海建设,倾力打造德力格尔4A级景区叫响“漠上草原”旅游品牌。继续大力弘扬治沙精神,扩大《沙海情》展演展播范围推进《回望沙原》《那木斯莱之蓝》《彰武原创歌曲集》等彰武治沙主题文学艺术作品巡演。做精红色教育游,启动治沙学校二期工程建设,全力提升“三合一网”、董福财教育基地等16个现场教学点接待能力和教学水平。持续做大特色冰雪游,突出发展冰雪体育、创意、装备等冰雪经济。提档升级巨龙湖冬捕、冰上休闲体验、雪村住宿餐饮等旅游产品。

(五)培育发展县域农业特色品牌

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品牌培育,实施农业品牌升级工程,树立绿色食品品牌公信力、打造品牌影响力。阜蒙县继续扩大阜新花生、化石戈小米等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大力实施中华第一粟、阜新杂粮、阜新花生等农产品品牌战略,年内完成“两品一标”认证5个。加快盘活东梁温泉闲置资源,持续叫响“中国小苏打第一泉”品牌。彰武县努力打造“彰武地瓜”“彰武大米”“彰武草原牛肉”等区域公用品牌,扩大彰武黑豆、彰武地瓜、沙地杂粮、沙泉香米等优质农产品影响力,完成“彰武大米”地标认证和“活力满堂”黑豆、“农乐农机”花生、“福山果品”苹果梨的绿标认证工作,叫响“彰武县农产品”沙字招牌。积极举办和参加域内外农产品展销推介和商业洽谈活动,加强与北京首农、新发地等企业对接合作,打开产品销售市场,进一步促进产销对接,赋能品牌增值,提高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打造面向沈阳经济区和京津冀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基地。

再次感谢您对阜、彰两县经济发展的关注和支持。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4月13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