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3-04-20 浏览量:213 来源: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李英平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民建阜新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城区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块,城区经济占比在我市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促进我市我市城区经济发展十分必要。同时,城区经济发展发展也受到民建市委一直以来的关注和关心,为我市城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对促进阜新市经济发展弥足珍贵。
一、我市城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工业领域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发展,阜新市走上了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转型发展之路,已经形成了1个国家级工业园区、6个省级工业园区。2022年全市工业园区产值339亿元,产值规模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76.2%,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服务业领域
目前,我市已培育出7个省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和两个省级重点培育的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本年度重点工作中明确在全市范围内培育10个示范引领作用强的电商直播示范基地。依托阜蒙县和彰武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推进电商进农村、进商贸、进企业,推动电子商务助力我市城区经济发展。
(三)城市资源方面
一是坚持全面谋划。围绕我市各县区产业定位开展招企业、上项目,避免各城区之间招商引资恶性竞争,降低招商引资的交易成本和竞争成本,促进错位、良性发展。
二是破解土地资源瓶颈。梳理闲置土地资源,做到心中有数。加大资本资产整合力度,盘活僵尸地块。清理工业园区无效、低效企业,腾空土地,增加土地储备。
(四)城区竞争力
一是破解人才资源瓶颈。坚持“引育用留”并重,利用好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等各类科技人才支撑平台,引进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鼓励采用“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引才方式,吸引外流人才回乡创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培育一批企业研发型人才。用好用活本土人才,开展知识更新行动、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充分发挥退休专家和技术人员才能,服务转型振兴发展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在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加大服务力度,让各类人才在太平安心、安身、安业。
二是助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紧盯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项目落地。引导要素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项目向园区聚拢、产业向园区聚集,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高标准完成发展规划,有计划、分步骤稳妥推进机构改革、人员调整,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提高工作效率。
二、推进我市城区发展的举措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长远谋划,重点抓经济社会发展,做到提前谋划、抢抓机遇、全面发力,结合我市“十四五”时期发展基础和中心城区功能的实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二)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落实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开展打击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系列专项行动,实现“互联网+监管”100%全覆盖。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和运营体系建设,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二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十横十纵”城市路网结构,2023年建设完成新渠路西延、人民桥改造、城市居民出行畅通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23年新改建主城区排水管线20公里,建成区雨污分流率达到40%;2023年更新改造庭院燃气管道70公里、燃气立管220公里、供水管道40公里。实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优化项目,补齐供热设施短板。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2023年完成改造面积98.54平方米。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一是高标准提升农业质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设施农业1000亩,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打响现代农业品牌;深化与浙旅集团等著名企业合作,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文化小镇、红色小镇、萨满小镇等高端项目,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深度融合。全面推进农业观光旅游,深化黄家沟村、太平沟村融合发展;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建设黄家沟1000平方米高端民宿,构建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格局。
二是认真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聚焦“老字号”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利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为新型建材、汽车配件、电力设备制造业等传统行业赋能,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促进“老字号”企业转型升级;聚焦“原字号”补链延链强链,围绕铁矿、农产品、煤矸石等资源,注重造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品多元化、精深化、高端化,拉开黄金链条;聚焦“新字号”培育新产业新动能,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积极搭建数字化平台,为实体经济赋能,促进三次产业与大数据、“互联网+”深度融合。
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场景资源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谋划建设重点项目,持续壮大数字经济发展动能。以数字赋能工业转型,抓住阜新市工业互联网平台被列入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有利契机,争取各类资金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并鼓励企业接入,服务并帮助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加快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推广,通过标识实现全流程赋码溯源。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一是以数字赋能服务业升级,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阜新县、彰武县完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验收。打造智能万达广场、智慧黄家沟等智慧商圈和5个智慧景区。积极探索“旅游+现代农业”“旅游+养老”“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医疗”等新经济新业态,谋划地方特色街区改造、精品民宿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医疗养老配套等文旅基础设施和产业重点项目布局及建设,形成产业体系。
二是围绕辽宁短视频直播电商产业基地,强力招引优质电商企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提升电商销售额。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条件和因素,积极培育本地特色街区,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东风路夜市一条街,提升服务业特色化发展。
三是建设红玛瑙夜经济商圈。结合百姓的消费习惯,打破区域界限,整合红玛瑙广场周边资源,打造步行15分钟即可满足吃喝玩乐购各种需求的全业态商圈,形成团组发展优势。扩大红玛瑙夜经济发展规模,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服务业特色化发展,打造专属我市城区的夜经济品牌名片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重点推进“一老一小”平台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在智慧养老方面,将重点配备9套智慧养老服务器,打造智能服务APP软件平台,引进18台健康一体机等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等配套设备,为老年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养老服务。在智慧教育方面,力争配备智慧黑板和视频展台134套,智慧系统和智能终端16套,启动智慧教育云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全面提升智慧化校园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新邱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实现“互联网+教育”全覆盖。
(五)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深入实施“阜新英才”计划,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集中兑现人才政策待遇,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政策体系。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以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为支撑,通过“带土移植”“揭榜挂帅”等方式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完善阜新人才服务卡制度,优化升级服务事项,全面推行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安置等便利举措。发挥阜新高专等专业院校优势,紧盯高新区、氟产业开发区等重点园区企业需求,每年定向为阜新本域企业提供20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组织我市优秀人才参加“科技合作创新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实施外国专家合作项目,培育引进国际一流人才。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年4月17日
主办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gw2813158@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24号
辽ICP备110109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0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70 网站举报邮箱:fgw28131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