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关于积极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坚持不懈推进“两个示范市”创建工作的建议》(2号)答复

日期: 2023-04-24 浏览量:408 来源: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李英平 文字大小:

民建阜新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积极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坚持不懈推进两个示范市”创建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贵委对阜新市新能源就地消纳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创建“两个示范市”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进阜新高质量转型、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抓手。打造新能源就地消纳基地是阜新创建“两个示范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市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市发改委结合阜新市新能源发展实际情况,并通过外地考察学习、专家授课、座谈会等方式,就阜新如何开展新能源地消纳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用”为引领,谋划源网荷储一体化、增量配电网、绿电园区等新能源就地消纳模式,通过新能源就地消纳提升现有产业发展能级,导入高端制造业,补充重要产业链节点,推动能源优势向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转变。

一、新能源基本情况

我市风光资源优质丰富,截至2022年底,新能源装机规模达383万千瓦,占全省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的21.6%,新能源发电量75.2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61.8亿千瓦时,是辽宁省唯一自发绿电满足全市生产生活需要的城市。然而从另一角度看,2022 年全市约45%的电量需要外送,新能源基地加快建设面临突出矛盾是新能源发电“发得多、用得少”。因此,不能再走以前“挖煤卖煤” 的老路子,“发电卖电” 的简单模式不可持续,急需把绿电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通过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就地消纳模式,将绿电留在本地消纳,降低电价要素成本,打造“电价洼地”,进而形成“招商高地”带动产业发展,是我市推动能源综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关于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新能源就地消纳政策

我省在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政策方面目前尚未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根据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通知》《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加强能源综合创新发展政策措施保障,市发改委聘请专家团队(国电投山东院),学习借鉴内蒙古、青海等地区做法,编制能源综合创新发展规划的同时,同步编制形成“一方案、四细则”,即创建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实施方案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区绿色供电、新能源自发自用、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谋求在全省率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破解新能源消纳项目落地制约因素,吸引符合产业政策、对电价和绿电敏感的先进高载能项目落户阜新。目前,我们已向省发改委作了汇报,特别是4月18日、4月20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发改委先后到我市调研,我们专门汇报了将在全省率先实施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争取省里给予指导和政策支持,得到了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省发改委的充分认可。

三、关于打造绿电就地消纳场景和拓展能耗空间

借助阜新创建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的有利契机,突破传统的“发电卖电”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工业园绿电供应、分布式电源全额自发自用、增量配电网等绿电就地消纳模式,谋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降低工业用户要素成本,打造“电价洼地”和“招商高地”,带动铸造、精细化工、绿色食品和硅基、碳基、铝基六条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同时,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消纳不计入总量考核”的政策调整,通过绿电消纳为先进高载能高效益项目落地拓展能耗空间,推动产业绿色化生态化。

围绕新能源就地消纳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能源招商,胡涛书记、鹏举市长更是亲赴武汉、上海、深圳、杭州等地开展对接磋商。艾民常务副市长带领能源专班及专家团队华电、华润电力、特变电工新能源、合盛硅业等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洽谈对接就地消纳项目。市发改委先后3次组织考察团赴内蒙古通辽市考察源网荷储一体化、增量配电网等就地消纳模式和示范工程,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为我市降低要素成本招商引资提供参考样板和学习范例。

市政协张盈主席带领市直相关部门到彰武章古台,召开增量配电网项目现场办公会,研究谋划绿电园区建设。今年3月6日阜新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创建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暨“新能源就地消纳”决策咨询座谈会,邀请新型电力系统专家介绍新能源和配电网发展机遇和国内形势以及通辽成功模式经验。分析研判我市新能源和配电网发展机遇与挑战,进一步统一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思想,凝聚了共识,坚定了我市建设增量配电,降低电价,打造新能源就地消纳基地,将能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信心与决心。目前,重点在清河门区与华电谋划推进“采沉区治理+风光火储一体化”绿电园区项目,围绕引进重庆三友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等项目,在彰武县探索建设增量配电网+绿电园区,在阜蒙县铸造园区建设增量配电网+绿电园区引进新兴铸管等高端铸造项目。三个项目方案已编制完成。同时,协助指导其他县区积极谋划包装增量配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降低企业电价要素成本。

四、关于完善新能源发展保障体系

就完善新能源发展保障体系,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两项工作。一是针对新能源产业技术重点突破方向,采取“带土移植”的方式,将新能源产业研发项目+团队整体招引到阜新,并配套一系列人才服务政策,做好人才的引用育留,通过技术的带土移植,不仅可以解决阜新市新能源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突破(如风能高效供暖技术、地热能循环利用技术、碳化硅衬底及外延片晶体生长控制技术),还能带动式培养一批我市本土的产业技术人才。此外,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已经开设了新能源专业,并加大了新能源研究方向的投入。关于新能源的建设和运营及管理人才的培养,我市已经组建成立能发集团公司,目前正在计划与华电等央企合作开发、运营风电场,通过与大型央企的合作,可培养我市自己的风电、光伏电站的建设人才、运维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是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实柔性引才,以中科院等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为支撑,结合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需求,继续做好企业科技特派工作,“带土移植”引进创新创业团队,继续推进“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征集企业需求,有效精准对接,做好活动启动前各项准备工作。继续到企业走访调研,准确掌握企业人才发展现状,向上争取人才项目,为人才提供最好的服务。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3420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