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关于建设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建议的提案》(12050268号)答复

日期: 2022-04-18 浏览量:1469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邢杰 文字大小:


海淑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建设储煤基地背景

(一)东北地区煤炭对外依存度高,是我国能源保供的重点地区

煤炭是保障东北地区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重工业特别是传统产业比重偏高,能源消费主要依靠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同时,东北地区天气严寒,采暖季长,居民对采暖要求高,供热主要依赖煤炭热电供给。因此,煤炭在东北地区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较高,是关乎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基础保障。2015年以来,东北地区煤炭消费量长期保持在3.5亿吨以上,2020年黑龙江煤炭消费1.1亿吨、吉林煤炭消费9000万吨,辽宁煤炭消费1.9亿吨。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区,煤炭长期开采使得当地资源趋于枯竭且开采条件差,加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落后产能相继退出,使得东北地区煤炭产量急剧缩减,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煤炭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2021年接近70%。近年来,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在东北地区快速发展,但因其不稳定性,给电煤稳定供应带来更大压力。2021年下半年,受风电发力不足影响,东北地区电煤供应压力陡增,一度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的发生。综上,东北地区煤炭稳定供应是弥补区域能源供给缺口、保障区域新能源有序发展、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煤炭保供工作。东北地区是冬季煤炭保供的重中之重,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落实能源保供的重点工作。2021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多次就东北煤炭保供展开调研,研究部署东北地区冬季煤炭保供,确保东北地区发电取暖用煤足额供应,在已签订年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基础上,又组织产运需企业集中补签了一批中长期合同,在晋陕蒙地区选取一批条件好的煤矿列为冬季重点应急保供煤矿,在用煤高峰期阶段性释放产能,实现东北三省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

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仍显不足,应急储备能力建设薄弱。内蒙古东部煤炭资源丰富,是东北地区煤炭保供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位提升,牢筑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对蒙东草原区煤炭绿色开发提出更高要求,内蒙古自治区严守“三区三线”,落实最严格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已经批准在建运营的煤矿不扩井(矿)田范围,不扩能技改、不核增产能、不由井工开采变露天开采,到期退出;2020年12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明确提出限制蒙东地区煤炭开发,草原坚决不再新上煤矿项目。另外,随着特高压通道、煤炭转化项目建设,大批配套的电源和现代煤化工项目陆续上马,蒙东地区煤炭就地转化率持续提升。产能压缩加之煤炭就地转化率提升,大幅降低蒙东地区煤炭对外输出能力,东北地区煤炭保供面临巨大压力。加之辽宁省截止2021年底,现有煤矿共30处,产能3750万吨/年。其中,正常生产煤矿22处(辽宁能源集团所属煤矿16处,地方民营煤矿6处),产能3495万吨/年,2021年原煤产量3117万吨,同比增长19万吨。其余8处煤矿中,6处煤矿因证照过期停产,2处煤矿为建设煤矿。相比近2亿吨的煤炭消费量,省内自给率在不断下降,且供热发电和冶金行业占全省用煤量70%以上,每年的煤炭保供压力较大,需从外部调入煤炭量约为1.6亿吨左右。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较区域煤炭消费量而言严重不足,据统计东北三省区在建和运营煤炭储备项目6个,静态储备能力近400万吨,其中东北地区煤炭消费量最大的辽宁省暂没有煤炭储备项目。

(二)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亟需做好城市转型升级

阜新市经济结构转型任重道远。阜新市位于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曾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被称为“煤电之城”,为全国工业化进程贡献了巨大的力量。2001年,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阜新被国务院正式认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产业结构也必须随之调整。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阜新市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思路不断清晰,方向不断明确,内容不断丰富。但是从阜新现如今的发展水平来看,依然存在生产总值基数低且进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均衡、对煤炭产业依赖过重、人才大量流失、就业与失业问题突出等诸多问题。

东北振兴战略给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赋予新动能。近年来,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有效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步伐。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为阜新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合作升级,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有利契机和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明确提出要加大对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严重退化等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这为阜新加快转型振兴提供了重要机遇。再者,辽宁省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实现阜新突破发展和沈阜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发展综合物流业务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大推动,是提升创新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依托煤炭老工业基地,发展煤炭储备物流基地,是推动煤炭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阜新市作为曾经煤炭工业基地,虽然资源面临枯竭,但作为辽西与蒙东间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路网畅通便捷。依托煤炭产业基础和物流节点优势,探索建立辐射东北地区,尤其是辽宁和吉林地区的区域煤炭储备基地,一是可以有效防止因突发事件引发煤炭供应中断,提高区域能源保障能力;二是可以能够配合政府增加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为当地以及周边的经济注入活力;三是可以促进煤炭产业由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向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发展,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演进,由制造初级产品占优势比重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占优势比重演进,最终实现立足煤炭产业基础上实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储煤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能源安全储备制度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储备能力建设,强化煤炭储备管理,进一步发挥煤炭储备在能源安全供应中的作用,国家发改委以发改电〔2021〕108号下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2021年全国安排形成1.2亿吨以上的政府可调度煤炭储备能力,其中各省承担6000万吨,分配给我省新增煤炭储备能力300万吨。为保证辽宁省煤炭供应安全,我省积极推进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储备能力建设和蒙东输煤通道升级改造,提高煤炭输入能力”。阜新市地处辽宁西北部,与蒙东交界,途经其境内的巴新铁路是解决蒙东地区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国家中长期路网规划“北煤南运”的通道之一。阜新市作为铁路运输的重要节点,依托巴新铁路和蒙东煤炭资源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所以,建设国家级煤炭储备基地对于保证我省和阜新市煤炭安全稳定供应,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为做好政府煤炭储备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和推进煤炭储备能力建设相关工作,积极推进建设国家级储煤基地,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

(一)做好投资项目储备。依托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持续动态更新储备项目信息,提高项目储备质量。

(二)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组织项目单位在项目立项、规划选址和用地手续确定的前提下,编制资金申请报告,并督促项目单位做好环评、稳评等前期工作,确保投资计划下达后能够按时开工。

(三)做好项目申报工作。项目依法通过在线平台完成审批手续后由市级发展改革委报省级发展改革委,按要求及时落实建设资金并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申报项目。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5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