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防治塑料污染,保护环境方面的建议》(177号)答复

日期: 2022-04-18 浏览量:395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邢杰 文字大小:


李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防治塑料污染,保护环境方面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防治塑料污染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措施

国家始终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国家于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2020年进行了最新一次修订。新修订的《固废法》鼓励和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包装和减量包装,防止过度包装造成环境污染,明确重点行业塑料制品使用要求、相关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及有关企业对塑料制品的生产、回收、利用等强制性规定。

为全面、准确的做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辽宁省同步印发了《省发展改革委 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辽发改环资〔2020〕484号),《实施意见》明确了禁止生产、销售的塑料制品范围,即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全省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我市在第一时间对省实施意见进行了转发,全市各相关部门遵照实施意见对标主要目标,对表重点任务,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

二、推广使用非塑料制品和可降解塑料制品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大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替代材料和产品性能。加大对绿色包装研发生产、绿色物流和配送体系建设、专业化智能化回收设施投放运营等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好相关财税政策,加大对符合标准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开展新型绿色供应链建设、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试点示范。支持专业化回收设施投放,消除回收设施进车站、机场、学校、写字楼、居民社区等公共场所的管理障碍。推动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在重点区域投放快递包装、外卖餐盒等回收设施。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体系,集中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活动。

三、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和处置

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创建国家“无废城市”,目前已着手开展“无废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前期工作,成立了阜新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无废城市”的建设,可降低固体废物产生量强度,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大幅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推动可降解替代产品应用,加强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加快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推广可循环绿色包装应用,完善固体废物监管制度建设,实现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12月11日,阜新中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商业运营,全市城区生活垃圾进场焚烧处置。对分拣成本高、不宜资源化利用的塑料废弃物随生活垃圾进入焚烧发电厂进行能源化利用。2021年7月我市启动环保生态(固废)产业园建设项目,计划统筹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置转运中心等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厂,解决城市固体废弃物环保处置、资源化利用等问题,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四、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贴近群众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自觉减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向广大消费者大力宣传垃圾(塑料)的危害性,共同拒绝“白色污染”,动员全社会自觉参与、支持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二是结合节能宣传周活动,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我市塑料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欢迎再提宝贵意见,并多加指导和监督。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5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