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打造阜新矿山文化经济产业园、促进全市文博产业发展的建议》(174号)答复

日期: 2022-04-18 浏览量:585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邢杰 文字大小:


陈宏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阜新矿山文化经济产业园、促进全市文博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相关部门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工作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明确指示,“要支持阜新海州矿、抚顺西露天矿等特大露天矿坑开展综合治理;要本着科学的态度,认真搞好评估论证,把综合治理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决不能为治理而治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在省委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8”系列文件中专门作出安排。2020年10月国清书记来阜新调研时强调,“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具体化到我省“十四五”规划中,使之成为落实总书记对辽宁各项要求和殷切期望的具体行动方案”。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37号)要求,阜新举全市之力推进这项政治性、历史性工程,积极做好顶层设计,高起点的编制整体规划,统筹推进海州露天矿治理和整合利用工作,助推阜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联动、透明公开、央企牵头、加快推进的工作局面。

以习近平2018年9月视察东北为标志,阜新开启海州露天矿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序幕。2018年10月,我市正式启动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工作,按照“调查先行、评价为基、规划引领,分步实施”工作原则,确定了“先治理地质灾害夯实基础——再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功能——最后综合开发利用发挥效益”的治理思路。

二、成立阜新市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

2019年,市政府成立了阜新市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矿山文化经济产业园作为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的一部分,相关工作应在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统筹推进。

三、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进展情况

根据《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工信部产业(2018)232号〕、《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政法函(2020)68号〕和省工信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申报工作的通知》〔辽工信明电(2020)86号〕相关要求,我市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申报工作。经工业遗产所有权人自愿申请、省工信厅推荐、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和网上公示,阜新市煤炭工业遗产群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实现了阜新老工业基地国家级工业遗产“零的突破”。海州露天矿矿坑、单斗挖掘机(99号电镐)、上游(SY)型蒸汽机车、3D型推土犁、ZG•150-1500型电机车位列其中。

利用国开行1亿元基金进行海州露天矿西南帮治理,通过对阜新市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消除或减轻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和环境地质问题,逐步改善和恢复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恢复矿区土地利用功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和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将远远大于经济效益,对于提升阜新在社会的影响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进一步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2021年,加大园区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力度,首先,掌握工业遗产档案资料,对资源编号登记,并有专门的保护措施。其次,园区展陈的生产时期使用的单斗挖掘机(99号电镐)、上游(SY)型蒸汽机车、3D型推土犁、ZG•150-1500型电机车因展陈设备多年未进行刷漆,局部氧化严重,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设备除锈刷漆方案,实现了现场环境和设备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监测评估制度,开展工业遗产动态监测和保护利用效益评估;推出各类工业文化主题展览;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中。

研究编制《阜新海州露天矿及周边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总体思路》,其中明确提出,在2035年前,形成初具规模的生态修复、文化旅游、体育竞技、康养休闲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业。在总面积52.16平方公里范围内,打造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升级版、绿色矿山示范区、国家大宗固废利用基地、新能源改革试验区和预留生态空间区域。

在此基础上,我市联合三峡集团共同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和整合利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形成框架初稿。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生态修复、景观形象、产业经济、文化旅游、道路交通策略等。提出依托“抽水蓄能”打造“低碳城市”的总体思路;提出“一心、双环、四区、多点”的总体结构,其中包括围绕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的观光和科普教育主题场景。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提出的“阜新矿山文化产业园”与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充分交流,在弘扬阜新矿山文化方面做进一步充实完善,统筹海州露天矿及周边产业发展规划。按计划,2022年底前将形成《实施方案》最终成果。

四、已将矿山文化产业相关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市自然资源局在编制《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7年修订)过程中,提出“以细河生态景观廊道为主轴贯通的林荫绿道体系,突出打造海州矿工业遗产主题公园”,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海州矿东部文化创意产业、工业遗址现状等具体情况,编制了东部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北部工业遗址核心区规划、文化创意广场规划等相关规划。

五、关于项目立项、资金争取及招标工作

一是项目立项。按照属地原则,该项目立项由太平区发展改革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全力做好相关协调指导工作。

二是项目资金争取。目前暂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市发展改革委将时刻关注国家、省投资支持方向,待有投资专项,我委一定全力向上争取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三是项目招标。按照《招标投标法》,由项目单位作为项目招标主体自行组织开展招标工作,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做好相关协调指导工作。

六、积极推进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及周边项目建设,打造工业遗产旅游精品线路

市文旅广电局积极推进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及周边项目建设,打造工业遗产旅游精品线路。一是将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项目作为重点纳入《阜新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露天采矿遗址上建立集旅游观光、商务休闲、科普实践、传统教育、工业忆旧、探险体验于一体的世界现代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同时,指导永灵珍奇博物馆建成集观赏、科普、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民营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并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打造阜新矿山文化产业园起到促进作用。二是依托阜新查海文化、矿山文化、玛瑙文化,以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为核心重点,打造了“工业遗产忆旧之旅”“历史文化探寻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三是推荐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成功入选《辽宁省红色旅游线路手册》“世界之眼 中国现代工业活动之旅”等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了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积极推动重点景区旅游交通发展

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充分考虑当前我市公交企业经营效益,助力打造阜新矿山文化经济产业园,促进全市文博产业快速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公交行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公交优先发展”的理念,加大资金投入,解决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和重点景区直通线路,努力提高公共交通服务。

八、加强金融政策支持

2021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政银企对接专班,专人负责及时同本市中小微企业建立联系,通过“周调度、月分析、季通报”的方式,在摸排重点项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融资需求的基础上,每月向银行机构推介新开工、续建重点项目情况,协调银行全程参与全市各类项目拉练活动。坚持“政银企”定期例会制度,分领域组织开展了7次政银企对接会,收集259家企业资金需求21.27亿元,已成功投放贷款12.8亿元,为19个重点项目新增投放贷款15.88亿元。2022年,结合全市建立服务企业运行机制工作方案,加强与市人大财经委对接,做好金融保障工作,对于有融资需求的重大建设项目,联合银行和中介机构,通过“保姆式”服务,集中对接、一对一对接、线上直联对接等多种形式,为建设项目企业积极提供贷款支持,并对已建项目积极争取政府补贴,大力支持阜新矿山文化经济产业园的发展。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5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