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做好改造升级 “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方面的建议》(57号)答复

日期: 2022-04-18 浏览量:709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邢杰 文字大小:


 

王建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改造升级 “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方面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精心开展政银企对接,优化中小微企业服务环境

我市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是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企业融资工作。去年以来,市发改委成立了政银企对接专班,专人负责及时同本市中小微企业建立联系,每月向银行机构推介新开工、续建重点项目情况,协调银行全程参与全市各类项目拉练活动。研究完善了《阜新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评价考核办法》,对全市银行机构贡献度进行排名,增加绿色信贷、工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量指标,提高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2021年,市发改委抽调精干力量组建银企对接专班,收集259家企业资金需求21.27亿元。

今年,结合您提出的工作建议,我们联合人民银行、银保监局制定了《金融支持阜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两个示范市”的指导意见》(阜银发〔2022〕18号),引导银行机构结合阜新实际,创新开发园区集合贷、科票贷、科创贷等产品,满足工业企业融资需求。各银行机构正在按照金融管理部门和总行要求,推广应用创新金融产品。地方法人机构结合我市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的企业特点,持续推出“信用贷”“订单贷”“专精特新贷”等创新产品;扩大“贸易融资”“福费廷”“助企周转贷”等产品应用规模。同时,引导银行扩大贷款抵押物范围,鼓励银行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大力发展机器设备质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债权质押、股权质押等多样性贷款业务,提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

二、扎实开展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前期工作

我市经济总量较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且滞后,目前仍未开通管道天然气,导致我市天然气价格始终处于全省较高水平,人民群众、各类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不高。特别是工业企业因用气成本较高且供应不稳定等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经市发改委积极争取,省发改委已将我市天然气输气管道项目纳入省“十四五油气发展”规划中。根据《辽宁省油气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天然气输气管道规划建设安排,未来接入阜新市的天然气输气管道线路有三条:一是沈阳-新民-黑山-阜新(以下简称阜沈线),二是秦沈线14#阀室-北镇-阜新(以下简称锦阜线),三是内蒙古通化市库伦旗-阜新(以下简称通阜线)。

为加快推进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工作,我市成立以市政府胡国勇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委主任赵俊麟为副组长,阜蒙县、太平区、海州区、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阜新市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调度推进项目建设,协调省、市有关部门办理开工前各项手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委主任赵俊麟担任。

2021年11月27日,鹏举市长主持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阜新市天然气长输管线规划布局情况进行讨论研究,确定线路路径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充分考虑我市现有管道及周边主要气源的基础上,我市初步确定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建设分三步走,其中锦阜线项目作为我市“十四五”时期和近期规划重点推进项目。

截至目前,市发改委已将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拟与市政府签订的战略框架协议转发给市直有关单位及各燃气企业征求意见,同时正加紧推进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工作,已与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进行接触,商洽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工作。

此外,市发改委将认真履行综合经济部门职责,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围绕谋发展、抓项目、争政策等多个方向,结合项目推进不同阶段任务和重点,动态抽调相关业务科室骨干进入项目工作专班,加快推进全市天然气输气管线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尽快组建工作专班,抽调业务骨干充实进入工作专班,为项目按时间节点高效推进提供保障。

二是以项目核准为关键点,整合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力量,分口对接、协同推进,加快编制完善项目规划选址意见及稳定性评估报告等基础材料。

三是加强与央企、省属国企的沟通对接,明确天然气输气管道投资及建设主体,由一家或几家企业投资建立股份制公司,积极筹措资金,推进项目前期各项工作。

四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从争取国家和省支持阜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建设、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天然气价格、打造成本竞争力强的营商环境的角度,获取对口部门的支持。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5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