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2-04-18 浏览量:417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邢杰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毛永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建设国家示范区的建议》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经与市商务局等部门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招商营商服务
我市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切实加强面向京津冀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壮大京津冀地区招商队伍,完善京津冀地区招商地图,重点摸清京津冀地区拟外迁或有投资意向的央企强企名企情况,积极开展“点对点”招商和“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借助北京服贸会、津洽会等投资洽谈活动,组织我市重点园区企业参会招商。主动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协会、商会及企业的沟通联络,每年在京津地区开展一次以上集中签约、大型推介活动。
进一步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一网通办、全省通办”为抓手,着力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一局五中心”建设,优化全要素、全周期、全流程营商服务,着力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最便利、审批时限最短的政务服务环境。
二、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摸清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需求,聚焦我市新能源、绿色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依托辽宁(阜新)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市农产品深加工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氟产业开发区等园区,围绕京津冀地区汽车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大数据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等重点产业链条,找准与京津冀地区产业融合对接的发力点,按照“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借助京津冀地区大型骨干企业和科研力量,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共同推动我市“四个优势产业”向链条化延伸、规模化集聚、高端化升级。
三、强化硬件资源支撑
以现有10个重点工业园区和6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加快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道路、供排水管网、电、气、通信、消防、污水处理、园区生态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园区内企业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和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将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作为承接京津冀地区服务业类产业的主要载体,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模式,通力协作加强集聚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集聚区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强化运行维护管理,切实满足入驻企业需求。
四、增强政策制度保障
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示范区内道路、桥梁、供热、供气、供水、地下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鼓励按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大对示范区产业转移项目融资支持。用好用活省“飞地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政策。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转移项目用地需求,积极落实产业项目用地政策,支持示范区盘活存量用地。对入驻企业引进高学历人才在职称待遇、住房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
五、加强国家示范区引领
加强示范区与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对接,推进创新资源向示范区集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法保护企业创新权益,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围绕大数据、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支持转移企业加快融入承接地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具有产业发展前景和市场推广价值新落地的重点产业项目,为示范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引领作用。
感谢您对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关心,欢迎再提宝贵意见,并多加指导和监督。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7日
主办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gw2813158@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24号
辽ICP备110109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0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70 网站举报邮箱:fgw28131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