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关于构建高效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助推我市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提案》(23号)答复

日期: 2022-04-18 浏览量:314 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邢杰 文字大小:


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

十分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您提出的关于构建高效循环生态农业产集群助推我市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提案已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围绕以建设“辽西北农牧交错带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主线,以融入京津冀和沈阳都市圈为纽带,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加快推进“原字号”产业全链条延伸,积极构建绿色食品产业链,坚持补链、强链、延链,聚力把我市打造成东北地区乃至全国优质、绿色、安全的农牧产品生产和加工供应基地。

一、针对政府引导完善扶持政策方面建议:市农业农村局正在制定完善《阜新市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按照突出规模、多元投入、生产能力恢复、扶持政策灵活性、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原则,把设施农业作为富民产业重点抓、持续抓,集中力量打好灾后恢复翻身仗,打好新建工程攻坚战,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倍增。着力培育尖椒、番茄、黄瓜、草莓、香瓜、西瓜等地方优势品种,打造“千亩乡村”“万亩乡镇”“一村一品”,提升菜篮子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创建京津冀、沈阳都市圈、蒙东地区绿色优质蔬菜供应基地。推进乡村规模化、绿色化、科技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推进全市设施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二、针对构建高效循环生态农业产业集群方面建议:市农业农村局于2021年已争取入围辽宁省良种奶牛产业集群项目(2021-2023年)。项目建设内容融合一二三产,我市2021年度项目建设主要依托阜新伊利乳品有限责任公司、彰武县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越秀辉山五峰牧业(阜新)有限公司,以一产二产建设为主,包括奶牛规模养殖场数字化、智能化提升建设;包括乳品加工企业新改扩建等。经过3年项目建设,我市奶业产业集群及现代化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奶业标准化生产、加工经营、支持保障体系将更加完善,产业和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全产业链各环节衔接更紧密。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市奶牛产业发展。

三、针对推广农光互补新型农牧业发展模式方面建议:在实践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当中,市农业农村局已经指导项目县区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尤其是鼓励开展坡耕地平整为梯田的工程建设,并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但目前要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光互补工作尚存在法律层面的瓶颈,经过高标准农田投资建设的耕地一律被纳入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并且按照国家最新关于高标准农田的使用的意见,“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光互补的结合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我们也会在实践当中不断摸索新的模式,能够把高效生态农业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有机结合。

四、针对放宽农光互补相关限制条款方面建议:

一是光伏扶贫项目、光伏复合项目在执行《国土资源部 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7〕8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 辽宁省扶贫办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发<国土资源部 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光伏扶贫和规范光伏发电产业用地的意见>的通知》(辽国土资发〔2018〕45号)文件要求基础上,我们将利用部分荒山、贫瘠地、鱼塘等自然资源结合林业、农业、渔业等一起发展,建设林光互补、渔光互补、农光互补、沙地光伏等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为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增添发展新动力。

二是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目前需按照省发改委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有关要求实施,我市注重深度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积极赴省发改委有关部门沟通对接,争取省光伏项目指标给予我市倾斜,助力我市经济转型发展。在2019年、2020年省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方案中,我市共获得100万千瓦指标。同时,彰武县结合沙化土地严重实际,规划建设“生态+”示范基地项目,第一阶段,在彰北6个乡镇境内,对满足条件的约1.38万亩一般耕地实施荒漠化治理,开发建设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第二阶段,实施约1.54万亩一般耕地荒漠化治理,开发建设6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第三阶段,推广至全县其他乡镇开展大规模荒漠化治理,开发建设4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根据3月17日《辽宁省2022年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我市将获得治沙光伏项目50万千瓦,获得指标规模位居全省第一。此外,结合推动创建能源综合创新示范市,积极发展绿电+农业光伏发电消纳项目,在全市大力推广光伏板上发“绿电”,光伏板下探索经济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模式,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利用,努力建设“光伏发电+农业种植”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光伏产业。

三是采用光伏板下种植农作物等方式,因地制宜推进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开发,通过成立农业种植公司或遵照专家论证,科学合理布局农业设施,适时选种油牡丹、紫叶苜蓿等经济作物,深度开发农产品精加工产业链,由单一的光伏发电项目向复合型基地项目发展,形成一条生态修复、荒漠化治理、光伏发电、农民受益、经济发展,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多赢道路。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4月5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