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支持彰武建立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议》(19号)答复

日期: 2021-05-17 浏览量:475 来源:文件 责任编辑:秦笛 文字大小:

宁宇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彰武建立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0年12月根据《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有关要求,争取到支持建设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范围包括阜新、朝阳两市。近年来,阜新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方向,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有力有序有效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总体情况

阜新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阜新地区实际,开拓思路,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国家战略与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叠加效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转型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截止2020年底全市共承接京津冀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项目151个,计划总投资493.2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开工项目77个。其中,投资120亿元的嘉寓新能源阜新示范基地项目、投资105亿元的海州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投资70亿元的神州沃良美鲜道(辽宁)食品园区项目、投资30亿元的新兴铸管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18亿元的清华紫光集团阜新市智慧中心和数据产业园建设项目、投资30亿元的渲和生态圈项目等17个10亿元以上项目均已签约。投资10.22亿元的风电项目、投资13.8亿元新希望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等4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建设。 

一是依托区位优势,开展全方位对接合作。几年来,我市紧紧抓住毗邻京津冀的天然地缘优势给阜新带来的发展机遇,重点围绕工业产业、农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合作与人才交流、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等全方位开展对接合作,产业对接合作不仅带来了产业项目,也带来百年废弃矿坑变身赛道的新理念和煤矸石治理的土体稳定新技术,更带来了金跃群博士,为阜新思变求新,变资源枯竭为资源丰富,着力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做出有益探索和实践。

二是依托资源禀赋,加快推进产业对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把引进大客商、大企业、大项目、大集团作为主攻点,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了一批投资额大、影响力广,集聚效应突出的重大项目。富集的风、光资源吸引了中国华能、中国华电、中国大唐等国字号企业落户阜新,截至目前我市风电装机已达210.53万千瓦,带动了大金重工国内技术领先的风电装备生产制造企业到阜新投资,拉长了新能源产业链,为阜新培育接替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依托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我市围绕“大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跟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通过精准招商完善产业链,扶持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加快壮大规模。彰武经济开发区依托丰富的硅砂资源承接京津冀地区的春潮集团、永红科技等46个项目落户园区。阜蒙县氟化工园区依托萤石资源吸引凯莱英等企业已达2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户,预计2021年可实现产值39亿元,产业集聚优势已逐渐显现。

四是创新合作模式,发展飞地经济。为加快推进承接京津冀等产业转移,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集约发展的原则,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合作机制,规划了12个“飞地经济”园区,为产业转移项目搭建平台和载体,实现产业转移的有效对接。截止2021年2月底,全市引进261个飞地项目,计划总投资445.4亿元。其中,已投产项目73个,续建项目101个,新开工项目12个,签约项目75个。

五是抓住机遇,做好高铁时代产业对接谋篇布局。紧紧抓住即将全线贯通的京沈高铁和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阜新市高铁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5年)》的实施,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重点围绕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绿色食品、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原材料工业、军民融合、节能环保、通用航空、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蒙药),民族特色旅游及温泉康养等产业,加快建立现代化经济新体系。

二、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经济转型以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阜新以转型振兴为主线,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加大承接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已由煤炭一业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2019年,全市煤炭开采与洗选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3.4%,初步形成了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能源和化工四个优势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农产品加工业。现已形成食品、皮革、林产品和纺织服饰四个加工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5户,年产值100亿元左右,约占全市工业的35%。食品加工主要有双汇、伊利、鲁花、华润和六和等企业,皮革产业主要有富国、富新和聚宝源等企业,林产品加工主要有森化木业、沈达板业等企业,纺织服饰主要有新益达、福棉等企业。双汇、鲁花、伊利、六和都是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富国是全国最大的牛皮革生产商。

——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主要体现在液压装备制造上,已形成汽车动力转向泵、齿轮泵、叶片泵、螺杆泵、油气缸、空压机、液压系统和液力成套设备等20多个品种系列,产品覆盖汽车、工程机械、机床、石化及军工等领域,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8户,年产值近60亿元。主要代表企业有:从事环卫机械、除雪设备制造的徐工,生产火电、风电成套装备的大金重工,生产汽车零配件的德尔,以及生产铸铝壳体、高铁零部件的万达铸业等。部分企业知名度较高。大金重工的风电装备制造技术国内领先,风电钢结构市场占有率10%以上;德尔是国内液压转向泵领域龙头企业,其转向泵占有全国市场份额30%以上;万达铸业是国内铸铝壳体行业领军企业,其高铁枕梁填补了国内空白;徐工的环卫、除雪设备东北市场占有率超过10%。

——新型能源产业。阜新风光资源丰富,风电发电平均时数2600小时,最高超过3100小时;光伏发电平均时数1800小时,投资回报较省内其他市高。围绕这一优势,我市依托蒙扎鲁特经阜新至山东青州的特高压直流工程“电力”大通道,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达到246.83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57%,其中风电装机210.53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在建新能源装机13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50万千瓦,风电装机80万千瓦。

——化工产业。主要分为煤化工、氟化工两个板块。阜新氟化工拥有30多年发展历史,产业基础雄厚,生产技术及生产能力享有一定地位和声誉,部分产品质量和产量处于领先地位。以氟产业开发区为基础,重点围绕高质量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医药、农药,高性能氟化盐,含氟聚合物,含氟涂料及氟碳化学品等产业链条承接转移,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项目。金凯化工是国际上仅有的两家掌握含氟医药中间体CTFP生产技术的企业,凯莱英医药有机硼酸类化合物生产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全省唯一的氟产业园区就在阜新境内,园区共有工业企业4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户,主要生产含氟农药、医药中间体、四氟乙烯涂料、六氟丙烯及电解氟等产品300多种,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38.5万元。大唐集团在我市投资245.7亿元建设年产40亿方煤制天然气项目,2010年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工程主体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0月底投运,将为辽宁中部城市群提供稳定气源,还可向下游延伸,形成精细化工产业链。

我市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目前,德尔收购了英飞腾公司,并在日本设立德尔氢能研究机构,布局在我市的氢燃料电池项目已经启动,氢动力物流车生产出样车,其他示范车辆也在研发中,这标志着我市氢能产业正式起步。我市依靠富新超纤革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汽车、家私等民用超纤新材料产业。同时,正在与上市军工企业——雷科防务集团合作,发展智能无人系统产业;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开展战略合作,发展通用航空产业。

三、重点转移项目情况

几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中国华能风电、万达集团商业综合体、大唐煤制气等重大项目落户阜新并开工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0亿元,极大推动了阜新转移振兴步伐。目前,我市依托资源、产业优势正在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一是上海远景集团总投资10.22亿元的151.8MW风电场项目。项目位于阜蒙县平安地镇,拟安装46台单机容量为3.3MW风电机组,预计2021年3月开工建设。

二是双汇集团项目总投资22.4亿元畜禽养殖项目。项目建设年屠宰加工1亿只肉鸡厂及1万头父母代种猪养殖场、1千头曾祖代种猪养殖厂、40万头育肥猪养殖场和年产68万吨饲猪、鸡饲料加工厂。项目已开工,完成投资 1.165亿元。

三是新希望农牧公司总投资13.8亿元生猪产业化项目。项目将形成100万元头生猪饲养及36万吨饲料生产能力。项目已开工,已完成投资4.9亿元。

四是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项目。项目生态治理一期工程2020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9.72 亿元。建设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及矿山修复、五大赛道公园建设含跨界拉力赛道公园、综合赛道公园、摩托车越野赛道公园、直线竞速赛道公园、场地越野赛道公园;赛道赛事服务中心建设含游客集散中心(含小火车总站)、赛道城管理中心、赛事服务中心、赛车后市场产业孵化中心、生态治理科普展示中心、历史建筑修复工程和观光小火车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含市政道路工程、供电工程、供水工程、污水雨水工程、天然气工程、供热中心工程、通讯工程及环卫收集站等。  

四、答复意见

(一)针对您提出的继续按照《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辽委办发〔2017〕96号)相关要求,对项目实施边建设边报批政策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根据2021年3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卫片执法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1〕29号)相关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政策,2020年底前允许边报批边建设的深度贫困地区建设项目用地,判定为“合法用地”。从2021年1月1日起新建项目,未依法依规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判定为违法用地。

二是针对未批先建的建设工程项目,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18号)第十二条的规定,需要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行政处罚。截至目前,各级住建部门未制定出台支持项目边建设边报批的政策。

但从支持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压缩审批时间角度出发,市级住建部门专门制定《阜新市建设工程项目办理住建系统前期手续明白卡》,指导项目建设单位在用地手续基本敲定时,可同步推进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招投标等工作,待用地、规划手续齐备时,可第一时间申请办理施工许可,各级住建部门将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三是我市继续向国家、省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延续对项目实施边建设边报批的政策支持。

(二)针对您提出的继续按照《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实施突破辽西北发展三年攻坚计划〉的通知》(辽委办发〔2017〕68号)相关要求,对项目实施固投补助政策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阜新和朝阳两市积极向省委、省政府申请在“十四五”期间延续突破辽西北政策,继续给予补助资金支持,全力推进辽西北三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等待省里明确批复。

二是结合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阜新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积极争取省级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有效提升承接平台的承载能力,推进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待省设立和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后再进行明确。

(三)针对您提出的对彰武土地指标予以支持的建议,答复如下:

为配合彰武县经济发展,市自然资源局将对彰武在项目落地时,针对用地情况给予科学的论证,并经市政府研究批准后,对彰武用地指标予以全力支持。

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高质量做好顶层设计。为全面推进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接,立足阜新转型振兴发展实际,市发改委正在起草编制《阜新市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发展规划》。通过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京津冀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康养目的地、技能型人才培养输送地,推动阜新成为辽宁省开放合作的新增长极和京津冀产业外溢的“桥头堡”,推动阜新建成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

二是全力提升产业承载能力。极争取国家和省资金支持,结合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省配套资金,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三是开展做好“三篇大文章”工作。推动“四个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精深化、清洁化、终端化发展。改造升级“老字号”,实施100个重点技改项目,新培育2户10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深度开发“原字号”,加强铁矿、煤炭、硅砂等原材料开发利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煤化工、精细化工、铸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建设,10个园区新增规上企业25户,促进高新开发区突破百亿,氟产业开发区和彰武经济开发区突破50亿元。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氢能源、超纤新材料、无人智能系统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力争氢能产业产值实现1亿元以上。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工作力度。以京沈高铁开通为契机,围绕高端装备制造及配套、绿色食品、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原材料、节能环保、通用航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结合园区产业定位和产业链条,由以往的随机招商和被动招商变为主动招商,积极对接产业转移城市,实行全产业链招商,形成园区内产业链闭环。依托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宣传力度,推动我市加快建设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5月7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