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关于实施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5号)答复

日期: 2020-04-17 浏览量:412 来源:文件 责任编辑:秦笛 文字大小:

民建阜新市委员会:

您委提出的《关于实施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委长期以来对我市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建议中所提及的问题,市发改委对我市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对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全面落实。现将市政府在实施改革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以及今后如何更好地落实贵委的提案的措施报告如下。

一、用足用好政策,推动阜新高质量发展

国家下发的《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37号),是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关于“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是国家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紧把握这次机遇,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并把落实此项工作做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多次组织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战略实施部署,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阜新转型振兴目标,制定了《阜新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确定了六方面,53项重点任务,并逐项确立了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夯实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聚焦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稳定和扩大有效投资。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完成全年既定各项任务指标的重要抓手。2019年我市项目数量质量实现“双提升”,全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69个,其中亿元以上70个,续建项目193个,竣工项目129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5个百分点,为近年来最好水平。今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市委、市政府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重任务”同步落实,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攻坚战。截至目前,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1亿元,增长11.3%,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新开工项目87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1个,完成年计划的48.3%,续建项目170个,完成年计划的80.2%,竣工项目47个,完成年计划的39.2%,项目对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明显。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咬住全年目标任务不放松,全力以赴推动企业项目开工复产,以“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为目标,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压茬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紧跟国家和省的政策导向,谋划储备一批有利于经济转型振兴、补齐短板的重大项目,发挥重点项目稳投资的支撑作用,要加强项目全面包保服务,深化项目管家机制,建立项目档案,强化要素保障,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以考核倒逼进度,力促项目建设提速,推动今年项目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立企业服务管家制度,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不断为民营经济发展清障松绑,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2019年新增市场主体近2万户,今年将继续开展企业“争星创优”评选,鼓励企业做强做大,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效推动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增强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实力,实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性调整。

(三)承接产业转移,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紧紧抓住辽西北地区创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飞地经济”。2019年至今,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落地项目74个,到位资金55.56亿元,有效的促进了“飞地经济”发展,全市已落地飞地项目152个,总投资171.1亿元,其中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项目32个。下一步,我们要紧盯国家支持政策做好各项工作,以10个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面向京津冀地区狠抓招商引资,全力承接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绿色农牧产品深加工、含氟精细化学品、生态农业、绿色矿山、草原文化、民族特色旅游及温泉康养产业,全力引进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大项目、好项目,重点产业园区要严格按照阜新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园区定位和承接主攻方向,有针对性的承接相关产业,避免同质化竞争,要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产业园区功能配套与飞地园区发展相结合,重点产业园区均要设立“飞地经济”专属园区,同时要包装储备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准备。

(四)抓好要素保障。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统筹协调土地、环保、资金、电力、交通、通信等要素保障,解决项目建设成本高的问题。针对项目用电难问题,协调供电公司上门服务,帮助园区建设变电站;针对项目建设缺少土地指标问题,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调剂,确保项目落地开工尽快投产;针对项目建设资金紧缺问题,推进信贷融资加快落实,返还土地出让金;采取申请地债资金、解决蒸汽等问题,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三、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一)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结构调整。2019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488.1亿元,增幅6.4%,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9.5亿元,增长6.4%,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29.5亿元,增长6.1%,高于全省0.7个百分占,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52.4亿元,增长6.1%,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位居辽西北三市首位,在国家减税降费背景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在工业方面,工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装备制造及配套、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为主的四大优势产业产值增长10%,占工业比重提高到80%,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中农产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100亿元,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总装机规模达246.83万千瓦,全市31座风电场、17个光伏发电站和生物质发电厂并网发电,10个重点园区发展势头良好,氟化工园区和彰武开发区实现翻番增长。下一步,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做大产业规模,狠抓工业提质增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装备制造智能化、农产品加工精深化、能源产业清洁化、化工产业终端化,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进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绿色农牧产品深加工、含氟精细化学品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推进无人机、线性压缩机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培育壮大氢能源、超纤新材料、无人智能系统等新兴产业。在农业方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阜、彰两县晋级升位,粮食产量连续两年喜获丰收,生猪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任务提前完成,新建改造干线公路104.8公里、农村公路570公里。下一步,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以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拓展产业集聚,形成“一县一业”,逐步做大做优乡村经济,推进彰武县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十家子等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庭院经济、民宿经济,加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建设,创优阜新品牌,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服务业方面,出台并实施高铁经济发展规划,6个省级集聚区主营业务总收入增长10.1%,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取得进展,旅游“后备箱工程”起步良好,旅游总收入增长16.3%,全市电商交易额超过100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一期成功上线。下一步,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产业发展,打造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品牌,抢抓京沈高铁即将全线贯通的历史性契机,实施高铁经济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矿山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助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阜新绿色文化旅游品牌,实施彰武草原、百年赛道、温泉康养度假等旅游工程,努力把阜新打造成京津冀地区的“后花园”“米袋子”“菜篮子”。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9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3户,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2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2.8%。达得利化工入选省瞪羚企业。辽宁工大纳入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市校共建科技创新产业园进展顺利。引进高层次人才165名,新增专家工作站5个。继续充分发挥辽宁工大科教和人才优势,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抓好科技大市场、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力争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支持“双创”基地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户,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户以上。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投入增速不低于5%。引进高学历人才200人左右,积极培育引进高水平创业创新团队。

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动

(一)深化领域改革取得成效。放管服”改革取得成效,调整行政职权事项346项,国资国企改革成果显著,新组建水务集团等3户国有企业,生态集团等4户国有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地方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圆满完成,高新开发区和高新园区完成合并,城区29个街道调整为16个。下一步,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审批流程,推进工程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公用事业事项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一会三函”“联合审批”“网上审批”等模式。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抓好诚信阜新建设。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深化管理、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平台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努力降低要素成本,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提升企业竞争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19年为企业减免税费7.3亿元,“个转企”545户、“小升规”40户、“规升巨”10户,2020年计划实现“个转企”550户、“小升规”40户、“规升巨”10户。继续加强政银企对接工作,组建市本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发挥汇鑫集团作用,引导推动金融机构把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三)狠抓招商引资。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深化产业合作。紧紧抓住辽西北地区创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主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把“飞地经济”作为“兴乡强县”,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和主要抓手,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产业园区功能配套,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整体效益,从源头杜绝“三高一低”项目落地。

 五、凝心聚力,打赢三大攻坚战

(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巩固前期脱贫成果的基础上,聚焦相对贫困,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采取产业、就业、政策兜底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已脱贫的96681人持续稳定脱贫,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工作,不让一名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二)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加强金融风险排查,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全面完成年度政府债务化解任务,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任务,坚决打赢蓝天、净土、碧水三大保卫战,守住生态环保底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实施海州露天矿综合治理工程。

六、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阜新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是阜新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它融合贯穿于阜新市未来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时也将成为阜新转型振兴的前进方向。为将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阜新市成立了阜新市创新转型发展推进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创新转型发展工作,组长由市长担任。《阜新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的同时,逐项确定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并结合重点工作,提出了30项重点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紧扣,扎实推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不足和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转型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创新转型发展路径,围绕中发37号和发改振兴1334号文件精神,坚持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培育壮大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力争我市高质量发展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把阜新建设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中充满活力的转型城市。

最后,再次感谢贵委对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4月6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