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0-04-17 浏览量:463 来源:文件 责任编辑:秦笛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民盟阜新市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大阜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丰收建议的提案》已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积极征求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信局和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部门意见,结合市发展和改革委工作实际,现将提案建议答复如下:
阜新市历史上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是煤炭的重要产区,建国以来阜新市生产煤炭6.5亿多吨,发电2000多亿千瓦时,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的煤矿开采和电力生产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煤矸石和粉煤灰,目前可利用煤矸石堆存量7.8亿吨,占全国可利用堆存量的近1/5,粉煤灰堆存量达到4000万吨。阜新市是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十几年来不断提高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消纳利用以及生态恢复、循环经济建设工作中获得很多成功经验,以煤矸石、粉煤灰为主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已经成为阜新市经济转型和发展的出路。
2012年阜新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产业协同发展和接续替代的新模式,大宗固体废弃物已由“低效、低值、分散利用”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转变。目前,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已具规模并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01年以来,将《煤矸石与粉煤灰综合利用规划》等一系列规划、方案全部列入《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全市已将固体废弃物作为阜新市的资源优势,打造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在内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特别是2018年9月25-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指出:“积极推进资源型地区转型,要做好阜新海州矿等特大矿坑综合治理”,为阜新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指明了又一发展方向。
2019年阜新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国家首批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重点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大宗固废循环产业园区和产业带的资源分级利用,做好上下游产业链沟通与衔接,促进大宗固废资源利用水平的全面提升,推进东北地区最大的新型资源和产业联盟集群的形成。到2025年,通过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更加丰富,技术更加先进,形成多种形式、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协同发展的新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
一、具有优势
——煤矸石存量占全国五分之一。阜新煤矸山、矸石场有200多处,其中规模较大的达到23处,累计可利用堆存量达到7.8亿吨,占全国保有量40亿吨的近1/5,解决了阜新煤矸石等固废资源利用问题,就解决了全国1/5煤矸石存量利用问题。阜新以煤矸石为主的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作法具有代表性,基地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大宗固废区域整体协调整治,成功经验可向全国推广。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示范优势。阜新市是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之一,在全国118个资源型城市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阜新市是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也是生态恢复试点市和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市,又是辽宁省突破辽西北、沈阳经济区、融入京津冀等战略政策的实施地区。阜新市经济转型在于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转型发展路径,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示范意义。
——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12年被国家确定为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同时阜新还是生态恢复试点市和循环经济建设试点市,又是辽宁省突破辽西北、沈阳经济区、融入京津冀、“一带一路”等战略政策的实施地区。建设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一个相对完整的转型发展路径,对全国范围内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提供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示范意义。
——阜新市政府举全市之力推进固废综合利用。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作。专门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全市各部门共同编制《阜新市煤矸石与粉煤灰综合利用规划》、《阜新市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阜新市国家产业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实施方案》、《阜新市煤矸石、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并将规划全部纳入到《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废物综合利用作为阜新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已规划出一条“百里煤矸石综合利用产业带”,东北部新邱矿区规划为新型建材产业区;南部海州矿区规划为生态利用产业区;西南部清河门矿区规划为循环经济产业区,各区根据发展定位和产业基础,确定重点发展产业项目,实现不同区域相关产业链条上、下游的拓展延伸。
——基地已具有一定规模。基地内现拥有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36家,从业人员2.8万人,实现产值32亿元,煤矸石、粉煤灰年产生量1100万吨,其中煤矸石750万吨、粉煤灰350万吨。新产生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90%,新产生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现已形成了多家工艺先进、技术及资金雄厚的资源综合利用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和集聚效应初显。
——技术创新驱动成果突出。阜新市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成熟、先进,利用煤矸石及煤矸石与煤泥、煤矸石与焦炉煤气、矿井瓦斯等低热值燃料发电,发展煤矸石建材及制品,推广利用煤矸石制取化工元素,开发利用煤矸石制特种合金,利用煤矸石改良土壤等。部分建材产品已经远销河北雄安、江苏、浙江、上海一带。依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院所和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北京中科盛联环保公司等国内知名大企业科研力量,在巩固已有的技术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创新技术。正在建设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预处理中心、研发平台,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同时,打造国内首个利用废弃矸石山建造的国际赛道小镇,2018、2019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国内坑道赛车大赛,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上得到宣传。
——机制保障优势。阜新市以政府令的形势正式下发文件,从产业政策、土地政策、专项资金、奖励政策、科技支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20多个方面对资源综合利用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建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及激励机制,形成科学的保障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社会参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资源化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基地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废弃物无害化处置量达到1260万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废弃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500万吨,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基本形成技术先进、集约高效、链条衔接、布局合理的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
三、重点工作
(一)优化基地空间布局,构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功能区。按照我市资源空间分布特征,遵照相关主导产业功能分区原则,科学布局,加快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建筑垃圾、城市污泥、秸秆和粪污等资源空间分布及综合利用产业基础为依托,综合资源禀赋及可利用方式、区域环境容量要求等因素,推进新邱区、太平新、海州区以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为主导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阜蒙县、彰武县、海州区以尾矿综合利用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阜蒙县、彰武县、清河门区以秸秆、粪污综合利用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彰武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基地建设。各县区依托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加大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力度,构建产业间纵向拉动、横向互补的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二)建立完善产业体系,构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新模式。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引进和培育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形成信息、科研、粗加工、深加工、营销、储存、运输、施工建设一体化的综合运营体系。围绕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按“基地+集团公司+子公司”的模式,发展产业链条,逐步提升产业市场竞争力。利用3-5年时间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20个,每年4个左右;逐步培育和引导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集团化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深化尾矿、脱硫石膏等综合利用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构建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研发、推广和市场化。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模式和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开展“秸秆+粪污”收储运体系建设。
(三)突出重点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构建资源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体系
一是以中科盛联环保建材综合处理基地等为龙头的煤矸石、粉煤灰预处理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科盛联环保建材综合处理基地项目建设,并在海州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等煤矸石、粉煤灰资源富集区建立预处理中心,为下游综合利用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和高质量的资源化产品。集中式资源化预处理中心,按照资源化利用方向及相关技术标准,通过科学的检测分析手段和相应的生产技术手段,对煤矸石、粉煤灰进行分类、分选等处理。鼓励综合处理基地对煤矸石、粉煤灰进行阶梯深加工,发展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产品,为产业基地长远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推进以天合环保建材、宝厦建材等为龙头的煤矸石、粉煤灰应用墙体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邱区规划5平方公里的煤矸石、粉煤灰新型建材基地,做为阜新大力发展建材产业基地的起步区,力争用三年时间通过对现有15户制砖企业提质增效,形成煤矸石烧结承重多孔砖、非承重空心砖、装面砖、清水砖、泡沫陶瓷、轻骨料陶粒等多种产品的产业链,将阜新打造成辽宁乃至东北最大的墙体材料生产集散地。
三是推进大鹰水泥、汉石集团等为龙头的粉煤灰应用建筑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粉煤灰排放企业和利用企业的合作和信息互通机制,鼓励建立分类和分类排放、储存和利用模式,支持现有企业组建科技研发中心,加大水泥、商砼、墙体材料企业粉煤灰综合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依托太平新型材料产业园区、海州区工业园区循环产业园,加大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形成从生产商品级粉煤灰,到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铁、钛等有用组份及深加工生产和多种粉煤灰墙体材料产品,提升粉煤灰综合利用率,利用3-5的时间,在阜新形成粉煤灰生态产业群。
四是推进以阜新泰山石膏等为龙头的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阜新泰山石膏借助集团优势,不断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海外市场,扩大纸面石膏板、装饰石膏板、轻钢龙骨等市场占有率,提升阜新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率。加大对脱硫石膏制取钾肥、制取硫元素、制备石膏晶须等产业研发和招商引资工作,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拓展产业链条。
五是推进以中褚钛业、亿达岩棉等为龙头的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储钛业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辽宁亿达岩棉尽快达产达效,有效提升玄武岩尾矿、白云石尾矿等综合利用率。鼓励企业建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节能降耗、绿色发展。
六是推进以惠农生物质热电、辽宁祥和为龙头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示范,鼓励发展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鼓励和支持辽宁祥和秸秆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业发展,建立秸秆生物饲料、畜牧养殖、外销秸秆饲料“三位一体”的加工产业链,达到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推广秸秆青(黄)贮、膨化、发酵等饲喂技术。逐步开展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形成“村收集、乡运输、县利用”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减少秸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七是推进阜清环保、合丰科技为龙头的粪污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污泥、粪污等无害化生产有机肥、土壤修复剂、水泥参烧等高效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鼓励大型养殖场建设终端循环利用系统,形成闭环式生产。在全市农村推进畜禽粪便收贮运体系建设,做到应收尽收、应用尽用。规范城市粪污、污水处理厂污泥管理,逐步提高无害化处置率。
八是推进以中科垃圾发电为龙头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行垃圾分类管理,积极推进废弃物规范回收和分拣中心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贮运体系建设。支持彰武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鼓励垃圾发电企业开展飞灰高效回收和利用综合研究,提高飞灰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九是以新邱国际百年赛道城、海州露天矿坑综合治理为契机加快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通过新邱百年国际赛道城建设,以高水平赛事为基础,延伸产业链,统筹推进新邱废弃矿坑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建设成为全国矿山治理生态修复的典范。海州露天矿坑综合治理通过国家级矿山公园建设、矿坑综合治理工程、矿坑周边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的实施,逐步形成生态修复、文化旅游、体育竞技、康养休闲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绿色产业修复体系。
(四)大力推广固废资源化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一是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借助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校和中科盛联集团公司等企业的力量,组建市煤矸石、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开发研究中心,联合我市及周边地区骨干企业、行业协会、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推动成立阜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联盟在煤矸石、粉煤灰有用组分提取方面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创新人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在相关领域应用。
二是鼓励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对重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科技攻关,解决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大对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建筑垃圾、城市污泥、秸秆、畜禽粪污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引进一批有较强创新思维、掌握先进技的人才队伍,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到2021年,培育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领域高新技术及创新企业20家,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到30个。
三是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对煤矸石、粉煤灰等的先进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与国内外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重点推广利用自燃煤矸石用作混凝土轻骨料技术、重点工程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的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技术及煤矸石代替粘土砖生产水泥熟料、粉煤灰直接用于粉煤灰水泥生产;推广铁尾矿、黄金尾矿等用于水泥熟料生产和建筑陶瓷生产技术;启动大唐天然气生产排放的废炭、废催化剂应用于烧结建材生产的技术研发。到2021年,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及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及推广资金占基地总产值比重达到8%。
四是加快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中试、工业试验和首批次产业化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建设20个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3-5个大宗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打造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煤矸石、粉煤灰等资源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纳入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计划,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五)加快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修订工作
在全面总结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加强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评价工作,鼓励企业和研发中心积极开展和参与制修订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标准,提升技术创新水平。
一是煤矸石综合利用建设方向及标准。煤矸石综合利用以大宗量利用为重点,将煤矸石发电、煤矸石建材及制品、复垦回填以及煤矸石山无害化处置等大宗量利用煤矸石技术作为主攻方向,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鼓励企业和研发中心开展低热值燃料发电、煤矸石建材及制品、煤矸石化工产品、煤矸石改良土壤及生物肥料、煤矸石复垦塌陷区技术标准的修订制,提升技术创新水平。支持中科盛联探索煤矸石筑路材料在道路建设中的可行性、可靠性,凝练总结成果,进而制定相关标准,力争2021年取得初步成果。
二是粉煤灰综合利用建设方向及标准。粉煤灰综合利用将大批量利用技术作为重点,把提高粉煤灰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作为主攻方向。鼓励企业开展高掺量轻质粉煤灰烧结砖制品、粉煤灰做筑路材料、粉煤灰泵送混凝土和粉煤灰预拌(商品)混凝土、粉煤灰生产水泥、粉煤灰做砂浆材料、粉煤灰选取漂珠和漂珠制品、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粉煤灰改良土壤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标准修订制工作。
三是尾矿、建筑垃圾、城市污泥、秸秆、粪污综合利用建设方向及标准。尾矿、建筑垃圾、城市污泥、秸秆、粪污综合利用将大宗化、绿色化利用技术作为重点,把提高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和参与本行业、本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和标准修订制工作。
四、目前存在问题
(一)相关产业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我市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模较小,分布零散,产业化、规模化的产业园区起步晚。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产量产值,产品种类单一,工艺落后。企业同质化现象突出,相互竞争激烈,造成产品价格过低,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土地复垦压占资源,无序开采问题突出。在前期土地复垦过程中未对煤矸石资源进行分类,使得一些热值高、有价元素含量高、可利用价值高的矸石被表土覆盖占压。这部分土地已纳入国土规划,如果改变使用用途需要按程序报批,还要与土地“增减挂钩”等问题协调,增加了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缺乏煤矸石资源开采的统一规划,企业多就近取材,随意开采,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也不利于土地腾空。
(三)中低端产品居多,产业升级缓慢。企业只看眼前利益,产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企业技术创新和装备水平提升能力严重受限。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研发试验条件和科研人员,但因缺少技术力量和研发资金的积淀,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升级缓慢。
(四)建筑材料地方标准不健全。以煤矸石、粉煤灰为原料的建材产品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还有待完善,导致资源综合利用类建材产品市场认可度低,接受难度较大,产品应用受到限制,难以大规模推广。我省未出台煤矸石烧结砖等产品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地方规范标准,影响了建筑设计单位选型设计,限制了市场范围。
五、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的阜新市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建立起各部门联动、各负其责、相互合作的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基地规划、工作方案,项目备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项目环评审查、入驻基地项目信贷支持、新产品研发推广、用地政策等协同推进,确保基地按期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二)加强煤矸石资源管理。为推进我市煤矸石综合利用健康有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其对土地资源占用和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阜新市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实现煤矸石综合利用全过程管理,有效提升煤矸石综合利用量和利用率。强化煤矸石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护,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开展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建筑垃圾、城市污泥、秸秆和粪污等大宗固体废弃物利用现状调查,编制《阜新市“十四五”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进基地科学、规范发展。
(四)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突破辽西北建设支持园区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和政府专项债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新邱区、太平区、海州区和阜蒙县环保产业园区等循环经济园区道路、污水处理、蒸汽、燃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项目的承载力。完善矿铁交通与国铁连接线,提高建材产品产品的运输成本。
(五)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机制。加强对煤矸石压覆国有工矿用地的腾空和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新增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规范土地储备制度,加强宅基地管理,加快城中村、城边村改造,鼓励使用存量土地,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积极争取国家扩大我省土地储备专项债券发行额度,收储园区低效用地,促进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六)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密切跟踪国家大宗基地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等政策,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统筹利用好现有与资源节约有关的专项资金。金融部门要为企业融资积极创造条件,在信贷方面给予必要扶持。
(七)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借助阜新获批国家煤矸石、粉煤灰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的机遇,坚持资源导向、目标导向,加强项目谋划策划,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优化服务软环境,切实营造引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为投资创业者创造良好条件,为推动基地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4月6日
主办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gw2813158@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24号
辽ICP备110109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0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70 网站举报邮箱:fgw28131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