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8-05-30 浏览量:322 来源:文件 责任编辑:秦笛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民盟阜新市委:
接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提案后,我们认真研究,会同市编委办、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农委、市商务局、市经合局、市金融局,加快落实各项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推动市场体制机制改革
(一)分批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2018年2月我市印发了《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一批行政职权事项的决定》(阜政发〔2018〕5号),共涉及行政职权3项,其中:取消2项、下放1项,不断降低市场准入,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经本次调整后,阜新市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共保留1875项,其中:行政许可318项,行政处罚723项,行政强制78项,行政征收29项,行政给付11项,行政检查177项,行政确认75项,行政奖励42项,行政裁决10项,其他行政权力412项。现已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各有关部门网站对社会公开。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推进各级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清单行使权力、承担责任,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变动以及部门职责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权责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全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二)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
2017年8月我市印发了《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阜新市市直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的通知》(阜政办发〔2017〕100号),调整后保留了57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累计削减比例超过50%。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梳理汇总工作,争取6月底前形成初稿,7月底前形成事项清单和汇报材料报省,年底前完成《阜新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编制工作。
(三)稳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清理和压缩工商登记现有前置审批事项,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举办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培训,对“证照分离”改革背景、主要任务、任务分工说明、相关法律依据、改革后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内容进行培训。下发了《关于落实市“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议精神的通知》,统筹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四)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引导银行机构强化对小微企业、“三农”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金控公司与邮储银行开展“助企贷”业务,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专项整治活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工作。协助两县农信社,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提升运营水平。积极争取省农信支持,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扩大贷款规模,提高县级联社的贷款审批效率和业务自主权。推进两县政府帮助所在县区农信社化解处置政府关联类不良资产,争取阜蒙县农信联社转制为农商银行。
二、培育壮大实体经济
(一)提升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果
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阜政发〔2017〕32号)和《阜新市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的效率和能力。2017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1.7亿元,同比增长80.9%,增幅排全省第二位,实现了高速增长。2018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安排60亿元,同比增长15%。组织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0项,其中,重点技术改造项目30项。
(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全面创新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市的实施意见》(阜委发〔2017〕17号)全力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阜政发〔2017〕42号),为深入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加强完善我市在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政策制度。
(三)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结合国家和省产业转移变化,协助各园区对产业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江苏对口合作、沈阜互动发展等平台,千方百计吸引央企民企苏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协调解决园区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产业集聚。继续探索“管委会+公司”的园区开发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权责利”相一致的全区管委会,做好对园区建设的考核评价。
(四)着力推进实体商业转型升级
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要求,培育定制化、体验式、社交会等以人为本的商业模式,支持实体店增强消费体验,提升消费品质。引导大型实体店完善停车场、无线网络、休闲功能等,让消费者时刻体验消费的便利性。积极开展品牌消费集聚区建设,打造“名品、名店、名街”。鼓励和支持老字号企业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推动实体零售补短板、增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发展专业化商场、大型综合超市、社区连锁便利店。完善我市商圈载体功能,推动传统商贸向创意商圈、智慧商圈、休闲商圈转型。优化商品结构,引导企业改变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不断调整和优化商品品类,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在我市实现保障基本消费、满足中端消费、增加高端消费、回流境外消费。
(五)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做好新一轮去产能煤矿关闭工作,在完成国家、省下达的去产能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去产能成果,建立长效机制,严防死灰复燃,防范和控制煤炭等行业新增产能。
三、着力提高要素供给效率
(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成立参与省市“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协调机制,深入研究相关任务的落实及扶持政策,做好与上级部门对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文化交流等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东北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突破辽西北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借助巴新铁路和阜新辽蒙欧重要交通节点地位,大力发展专业物流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国家地区的项目对接,积极参加各类“一带一路”合作论坛、经济交流会、贸易洽谈会,广泛宣传推介阜新特色产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领区域间产业合作,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阜新产业转型升级。
(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制定下发《阜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银政企保”合作,疏通金融进入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通道。鼓励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不断充实资本,提升承保能力。对已经纳入全市“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积极帮助协调建设资金。积极扶持优势产业在俄、蒙开展对外项目投资合作。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支持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支持在沿线国家成立企业商会。
(三)优化投资软环境。探索建立重大项目流转机制,引导区域间项目与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项目提供全程服务,以真诚、热情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商信赖。清理和规范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外资企业负担。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互促互动,在引进项目的同时,主动与专家学者和科研院所对接,把项目带来的专利技术、科技人才、先进管理模式引进来。研究制定培养和吸引人才政策,进一步提高人才待遇,把人才引进来、留得住,为阜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一)培育服务业增长点
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培育新兴业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我市企业建立行业垂直电子商务平台或加强第三方电商平台应用,大力促进网络消费,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实行农产品上网销售。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新兴服务贸易比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引导发展研发设计、物流服务、采购与营销服务、会展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拓展我市服务外包业务领域,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研发、设计、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服务外包,鼓励开展人才培训、资质认证、公共服务等,提高跨市交付能力。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高效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提升交通、城建等企业集团运营水平,推进公用事业、医疗、体育、教育等集团组建。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大对营商环境投诉的受理、办理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企业服务直通车等机制,确保向企业承诺的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三)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
制定了《阜新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把所提出的任务细化、量化,制定了《2018年县域经济发展工作计划》,建立月报告季调度制度,要求两县对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重要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每月报告一次。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出台了《关于市级领导干部定点帮扶乡镇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的通知》,9个县域经济三年行动计划配套专项计划初稿编制完成。
阜新市发改委
2018年5月21日
主办单位:阜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中华路45号 邮编:123000 Email:fgw2813158@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1102000124号
辽ICP备11010943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10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196770 网站举报邮箱:fgw2813158@163.com